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来源:未知浏览次数:发表时间:2015-04-16 15:09

呼吸道传染病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最常引起发病的是甲型。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上感症状较轻。需全过程隔离。
    2、流行性脑膜炎:空气飞沫出现呼吸道传染。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神情萎靡、呕吐、惊厥、昏迷、全身皮肤可能有出血点,压后不退色。需全过程隔离。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发病的3-4天后颊粘膜有白色小点,继而从耳后、颈、躯干、四肢陆续出疹。出疹后脱皮。出诊后5天可以解除隔离,合并肺炎者隔离期延长5天。对于接触过麻诊的儿童,应从接触后的第7天起隔离观察至21天。如接触麻诊后用于被动免疫制剂的孩子,应延长隔离期到第28天。
    4、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部位。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前一个星期到出现症状后9天。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中飞沫传播。
    5、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低热,依次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泡疹、结痂,皮疹周围充血,成对出现,躯干分布较多。从发现水痘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期间都应该隔离。对密切接触的孩子应该检疫3周。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流脑、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疫苗。
  (2)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包括医院)去。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勤剪指甲、勤洗手(用流水和肥皂洗手)、勤换衣,不随地吐痰、不扔纸屑,打喷嚏时主动用手捂住口鼻,多喝开水。
  (5)经常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
  (6)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处正规医院诊治。同时,还要报告学校,医院诊断完全病愈后才能返回学校。
肠道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因食用不洁食物或使用不洁餐具致病。临床表现:腹痛、频繁腹泻、粘液脓血便,发热或不发热。严重的可无腹泻,体温骤升至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搐,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而致死亡。
    2、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呕吐、腹泻多见。
   ※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
   (2)养成洗手好习惯。要让孩子在进食之前和便后进行有效洗手并防止干手时的第二次污染。比如检查提供给孩子擦手用的毛巾和纸巾是否干净。
   (3)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的卫生管理。
多途径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既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多途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孩子接触患病儿童;
   (2)这类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清洁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并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治疗,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关键字: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是由,